11.1.一般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.doc
来源: | 作者:puruisheng2016 | 发布时间: 2018-09-07 | 297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预案编号:PRS-YA-02

号:A版/第0次修改

 


 

 佛山市普瑞生数控钣金有限公司

 
一般火灾事故现场

处置方案

 

编制部门

预案编制小组

预案审核人

 

批准人

 

实施日期

2017年9月13日




1.事故风险分析

1.1主要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

公司易燃品存放区域包括:液氧、氧气、乙炔及作业区域,焊接切割区域以及打磨区域,主要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:一般火灾爆炸事故。

1.2危险性分析

车间用电线路混乱、超负荷、线路老化等原因引起电气短路、超载产生电气火花导致火灾事故。乙炔、氧气瓶发生泄漏、碰到高温物体或明火,焊接、打磨作业引燃周边易燃物,引发火灾。乙炔与氧气存放安全距离不足,与明火安全距离不足等易发生爆炸事故,以上事故一旦发生火灾,扑救困难,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。

1.3事故发生的区域、地点(见下表)

事故类别

事故发生的区域、地点

一般火灾事故

氧气、乙炔存放及作业区域,焊接及切割区域、打磨作业区域

爆炸事故

氧气、乙炔存放及作业区域

1.4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

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由于违章操作等原因可能会引起事故之外,在以下季节引起事故的可能性会增加:

夏、秋季节气温较高,作业人员休息欠佳,容易导致工作期间精神状态不良,易出现操作错误、对事故发生前兆辨识不及时,从而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多发季节。

1.5造成的危害程度

一般火灾事故初期扑救不及时,因易燃物料存量大可能导致较大的经济、财产损失,甚至人员伤亡事故

1.6事故前出现的征兆

电气线路过载、发烫、绝缘层破损、老化;外部送货、拉货人员或委外项目施工人员素质低,作业现场吸烟,违章动火施工;乙炔泄漏有明显刺鼻气味;堆放的物料产生黑烟或明火焊接/打磨作业员工操作不当

2.应急组织与职责

2.1应急组织机构图


应急组织机构如下图:
2.2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

2.2.1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救援队,总经理为总指挥,安全管理员为现场指挥,生产员工为应急救援队员

2.2.2职责

1)车间现场应急救援队总指挥职责

A、负责应急培训、组织和管理;

B、应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;

C、负责公司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组织协调及指挥;

D、负责应急救援处置、汇报、协调、处置方案制定等工作;

E、事故应急已超过了本公司的应急能力,总指挥联系外部救援机构

2现场指挥职责:

A、迅速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;

B、确定现场处置方案,向上一级汇报现场处置情况;

C、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和组织本岗位人员的疏散;

D、带领本岗位人员进行事故处置;

E、疏散时最后撤离现场。

3)场应急救援队队员主要职责:

A、负责初期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。

B、服从总指挥和现场指挥领导与调遣。

C、熟悉并了解本公司的应急器材的摆放位置、急救物品的种类及其用途,定期进行维护、保养,并能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。

3.应急处置

3.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

事故最早发现者迅速大声呼喊告知安全管理员或车间主管,说明何种事故、时间、地点、发展态势,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。在不同情况下,报警和应急处理先后顺序可适当调整,以事故不扩大或不产生次生灾害为准则。

安全管理员和车间主管,应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,控制事故扩大。当事故扩大到超出本公司的应急救援能力时,安全管理员应马上联系总经理和外部救援机构

3.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

1)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

1)电线、电气设施着火,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。

2)电气设施着火,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、装备器材投入灭火行动,不允许使用消防水、泡沫灭火器等容易导电的灭火材料灭火。

3)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火场周围的物资。

4)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电气技术人员、电工协助实施扑灭电气火灾。

5)公安消防队到达后,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。

2)一般可燃物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

一般可燃物火灾事故发生时,应急救援人员应在灭火同时将周边可燃物料移至安全地带,使用厂区干粉灭火器、消防水、干燥沙子等进行灭火;疏散组应组织现场员工及时撤离火灾现场。

4.注意事项

4.1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

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,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。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。

4.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

1)针对不同的火灾应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和灭火器材。

2)对人员进行抢救时,不得盲目施救,应确保所选用的救援器材有良好的绝缘效果。

3)定期更换烫伤应急药膏,确保应急药箱内的药品均在有效期内,使用应急药膏前应注意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。

4.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

应急救援小组应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,如现场包扎、止血等措施。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。

1)公司员工只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救灾及互救。

2)救援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个人劳动防护用品。

4.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

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实施自救和互救,超出自身条件时应请求增援,不能延误灾情及伤情。

1)发现身上着火时,第一时间应将身上的火扑灭(如采用水淋灭、在地上打滚等);其他人员为着火者扑火时,应避免与着火者接触,在安全距离外对着火者实施救援。

2)防止大量血液流失自救互救

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,防止大量血液流失,导致休克昏迷。

具体方法:

①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,检查伤势;

②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出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;

③对四肢受伤出血的,使用腰带、领带、证件带、粗布条、丝巾,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,在大臂上1/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。

3)对骨折或关节受伤进行固定时自救互救

对骨折、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,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,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抢救。具体方法:

①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,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;

②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,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。

③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;

④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,如小腿骨折应将踝、膝两个关节固定。

4.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

A、应急处理时,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;

B、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,明确监护人责任,不得轻易离开现场。

C、不能保证施救人员安全的不得盲目施救。

D、参与救护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,不能马上解决的不得参与抢险。

4.6应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

A、按照《事故管理规定》进行处理,特别是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整改。

B、事故处理完毕后,应急指挥中心对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应组织评审,对不符合、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。

C、事故调查应按“四不放过”的原则进行处理。

专业生产高档精密钣金件
业务热线:0757-23623369

产品展示

新闻中心 NEWS